北海道中国会

北海道と中国との文化交流、経済交流促進に努め、
北海道にいる華僑華人発展の支援及び北海道地域経済振興に寄与する
 
人民日报:国务院鼓励“西医离职学中医”制度化,不是开倒车
没有人会否认我国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去年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其中指出,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文件要求在5年内,新增中医医师与药师名额26.28万。

自此之后,国务院就在不断号召西医师学习传统医学。今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也同样提出要“鼓励西医师全面、系统学习中医”。

其实,西医学中医始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都是“西学中”的典范。

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西学中”,但多是号召和鼓励,此次国办《意见》明确了西学中要形成制度。

直至7月1日,备受关注的我国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中医医师执业彻底告别“无法可依”的时代。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层面还多次力推中医,要求全国每个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将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

可以预见的是,在“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政策号召下,接下来还将有大量西医转岗成为中医。

当下,学习中医是时代趋势,未来大有可为!

2 专家力挺“西医学中医”, 医务人员怎么看?

日前,《人民日报》曾发文阐述“西医学中医”制度化的主要原因。文中写道,“中国处方”正在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人,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笔珍贵的医学遗产。

业界专家学者在谈及“西医学中医”时强调,学中医并不是否定西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中医药学已发展成唯一可与现代医学比肩的第二大医学体系,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必然成为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治病是医学的目的,而疾病并不分中西。”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认为,“现在很多医学院校的中医专业也学西医,以我自身为例,我当时学的是中医,但有60%以上的时间都在学西医。因此在实践中,“西学中”和“中学西”一直都在进行。现在国家号召西医师学中、医,有其必要性。”

3 有人质疑:先进的西医学落后的中医?不是开倒车吗?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异质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生活中,不少人被西医判死刑,抱着一线生机,经中医治疗起死回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以对抗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趋势。而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优势。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是西医学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医?



因为,在现行的医学体系和教育模式下,中医必须掌握西医知识,西医却不必掌握中医知识,结果导致众多西医走上临床后,除了一些中成药名称之外,对中医知识一片空白。

据统计,临床上70%的中成药是西医开的,但不少西医并不懂中药药性。西医学点中医,至少不犯常识性的错误,病人也不会吃错药。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医的经验,需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啊!”“西学中”是用西方现代医学的方法整理、挖掘中医药学这个宝库。



屠呦呦获诺奖就是很好的例证。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被誉为“中西医结合的擎旗人”,他说,如果不是中西医结合,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大夫。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学互鉴的今天,鼓励“西学中”,汇聚中西医之长于一身,可以更好地应对人类健康新挑战。

西医学中医,最忌讳固执己见,用西医的思维方式评价中医,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这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会扼杀中医。西医学中医,“归零”心态最重要,不是学中医一方一药的招式套路,而是学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优势,实现中医宏观整体与西医微观局部相结合,共同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

西医学中医不是开倒车,而是搭上了中西医融合的顺风车。让更多的西医学习中医,必将壮大中医队伍,放大中医优势,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
(本文非原创 原文作者:洪门医宗健康管理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gRvsmX7NNnOowD-t3VBUtQ
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