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中国会

北海道と中国との文化交流、経済交流促進に努め、
北海道にいる華僑華人発展の支援及び北海道地域経済振興に寄与する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37)从《日本沉没》到《流浪地球》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尽管从习俗上来讲,只要农历年的元宵节还没有过,中国的春节就应该算还在火热进行中。但是,企业等都已经开始上班了,从社会运营的角度来看,春节的高潮已经过去了。

今年春节,最吸引话题的应该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而是一部像黑马一般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中国制作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自大年初一上映后,口碑票房双收,短短的10天时间里,票房收入突破30亿元人民币(约492亿日元)大关。
春节期间的电影院

有媒体报道说,这成绩使得该片成为内地影史第六部达到这一等级的电影,并且打破了此前《战狼2》保持的纪录(11天)。

日本票房成绩最好的影片是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亦译为《神隐少女》,日文原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为308亿日元(约19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后者是历年累计下来的总成绩,而前者则是短短10天的票房收入,其人气度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世界上拍电影的国家不少,可是有能力拍科幻大片的国家就屈指可数了,再要让科幻大片能赢得人心,取得骄人的票房成绩,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在亚洲,日本可算制作科幻大片并取得满意的商业性投资回报的业界大“先辈”了。《日本沉没》就是这方面作品的代表作。

也正因为如此,我在日本媒体上介绍《流浪地球》时,很自然地加了一个说明词“中国版《日本沉没》”,意思是说这些影片都属于灾难性科幻片。

实际上比较一下这2部电影也很有趣。

《日本沉没》根据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原作改编。从1964年开始执笔花了整整9年时间于1973年才完成的这部长篇科幻小说上下巻合计售出385万部,被评为“创下了空前记录的畅销书”,小松也名列文坛收入排行榜第5名。

小松左京

同年东宝将其拍摄成电影,作为贺岁片于12月29日公映,结果轰动全日本,使该片成了灾难电影热潮的先驱者,同时也推动了日本科幻小说和电影作品的创作热潮。日后的《诺斯特拉达姆士大预言》、《火焚东京湾》、《地震列岛》等影片可以说是其追随者。

1970年大阪举办世界博览会(日本称为“日本万国博覧会”),尽管为日本描绘了玫瑰色的未来,但高速经济发展已近尾声,随后到来的物价狂涨造成的通货膨胀和石油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强烈不安,加之恰逢关东大地震50周年这样一个特别时段,《日本沉没》很自然地唤醒了日本人对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忧患意识。

而《流浪地球》大受欢迎的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类似《日本沉没》问世时的那种状况,一直高歌向前的中国经济失去了以往的势头,物价急剧上升,货币贬值,被称为“中美贸易战”的贸易摩擦等都给社会带来了强烈的不安。

《日本沉没》最初设定的主题是“日本人失去国家成了流浪之民后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当初把《日本沉没》改为《流浪日本》也未尝不可,实际上小松把构思中的续集就暂名为《日本漂流》,就是《流浪日本》之意。

和《流浪地球》不同的是,《日本沉没》不需要摄制人员自己掏出家产来破釜沉舟地拍片子,在东宝拍摄《日本沉没》时,日本TBS电视台也派出了2组摄制队,同时跟拍,然后剪辑加工后于1974年10月至1975年3月分26集播出。 有人形容《日本沉没》的电影版是“高级大餐”,电视剧版则是“家常菜”,由此可见因为剪辑和受众的不同,同时收录的视频材料可以加工出不同口味的视觉作品。

这些可能都是《流浪地球》的后续者应该学习的经营之道吧。

http://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34320-2019-02-15-00-39-41.html/?n_cid=NKCHA014
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