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中国会

北海道と中国との文化交流、経済交流促進に努め、
北海道にいる華僑華人発展の支援及び北海道地域経済振興に寄与する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63)日本汉字趣谈:日本没有不可翻越的山峦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拙著《鲷与羊》在中国国内出版后,引起了不少领域的朋友的关注。不久前,有位做花式便当的朋友来我这里作了一个对谈式的采访。

在对谈中,我通过食材的名称等对中日饮食文化、大陆与海洋文化作了对比,并介绍了在有关食材的汉字里所隐藏的反映民俗和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的“达芬奇密码”。

比如说,后汉许慎(58?-147?)编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大类。其中的会意字是把两个独体字组合起来形成为一个新字的造字方法。明(日+月)、林(木+木)等这类字的典型事例。

汉字传到日本后,解决了古代日本人的文字记录的大问题,但是没有完全解决其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所有问题和需求。比如,许多鱼无法用中国已经创造的汉字来表达,因为汉字中没有那么多可以对应的文字。

于是,日本人在掌握了会意字这样一种便利的造字方法后,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就大大发挥地造出了许多在中文里不存在的汉字。这些日式汉字在日本被称作为“国字”。

比如,近年中国人很喜欢吃的“银鳕鱼”的“鳕”字,日本古典《安斋随笔》就明确指出:“字典中没有这个汉字,因为这是我国造的字。…中国没有鳕鱼,故无此汉字。”

有一种鱼冬天时最好吃,于是日本人就用“鱼+冬”的构字方法,造出一个“鮗”。

而由“鱼+神(指雷神)”组成的“鰰”则指雷声轰鸣时爱聚集在海边的一种鱼。由“鱼+暑”构成的“鱪”则是一种分布在温暖海洋中的鱼,在日本本州中部以南较多。

日本的山相对没有中国的山那么高,所以日文中表达山的词汇也就相应地少了一点。日文中的“みね(mine)”既表示山顶锐利耸立的“峰”,又代表山顶宽阔排列的“嶺”。

由于日本的山相对没有中国那么峻险,也就产生不了“愚公移山”那样要拿地理环境来开刀的成语。又因为日本没有不可翻越的山峦,反而出现了希望能有文字可用来表达“可翻越的山峰”这样一种需求。于是诞生了“峠”这个字。这又是一个汉字本家的中国不存在的字,我也不知道在中文中应该怎么念?

《日中辞典》等许多字典都解释不好这个字,有把它翻译成“山巅”“山顶”“山口”“山岭”的,也有主张可译为“埡口”“山卡”的。

其实,峠的位置并不一定在“山巅”或“山顶”,也不等于“山岭”,虽然有些近似“山口”“埡口”“山卡”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有人把日本电影《あゝ野麦峠》翻译成《啊,野麦岭》,只能说译得神似而已。

・・・・・・

http://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26809-2017-09-01-03-07-25.html
201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