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中国会

北海道と中国との文化交流、経済交流促進に努め、
北海道にいる華僑華人発展の支援及び北海道地域経済振興に寄与する
 
叶晓光:道可到,非常“道”——北海道田野调查感悟
日期: 22年01月1期

北海道开拓村

作者:叶晓光

道可到,非常“道”--北海道田野调查系列之六:北海道全境篇

北海道行政区划(图片来自网络)

未来那个夏天,富良野富田农场依然繁花似锦。未来那年冬日,旭岳大雪山仍旧粉妆玉砌。未来某天,当我再访北海道时,必然会想起,2021年秋季,在北国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光。

从9月15日抵达函馆,到10月24日离开札幌,包含中途回东京参加外语考试,前后在北海道生活40天。为方便读者理解,除去已发表的游记,笔者将以最朴素的小学作文“人事景物”分类方式,撰写本篇生活体验谈。

写人:
作为人类学学习者,考察目的自然是研究人。面积占日本五分之一的北海道,人口仅为全国百分之五。但并不影响我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更深入了解这里。课题是从人类学角度研究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类似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重点即是农业相关人士。期间走访札幌、羊蹄、伊达三所农协,采访位于俱知安町的中国企业家、喜茂别町的退休镇长、仁木町的个体庄园主、共和町的水果店奶奶,也在北海道大学结识农学硕士和人类学硕士,都为研究取得帮助。

人类学核心是民族学。为使研究结构更丰满,考察阿寒湖时,与阿依努原住民交流,倾听他们诉说“了解阿依努的历史就是了解日本国家的侵略史”的故事,深刻体会文化和谐的重要性。感知到研究别的文化,不能落入寻找奇风异俗的俗套,而要形成一种文化的互为主体性,令我们能在他人那里看到自己,在自己这里看到他人。增长认知与拓宽视野,便是比取得研究数据更珍贵的收获。


作者在札幌农协考察

记事:
考察活动之余,也有一些感受深刻的事。初到北海道第一天,亲眼见到“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馆夜景。中秋节前夕将拍摄的照片,提交给知名的中日文化交流媒体《和之梦》,并在中秋节当天被选做推送的封面,共庆花好月圆。
如果只观察而缺少实践,则会担心数据有偏差,因此希望至少参与一次劳作。在关注相关农业招工的网站与广告后,9月25日,到达著名的葡萄产区余市,在农庄内劳动。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进行开垦荒地、播种谷粒、拔除杂草、清洗农具、收获葡萄等劳作。工作伴随适宜的环境,天空在不远处与日本海相连,顿时不知道是天染蓝了海,还是海融化了天。疏柳淡烟下,泥土的芬芳掩盖骄阳下的汗味,与淳朴的农民一起感受收获的喜悦。


作者在葡萄园劳动

描景:
北海道广袤无垠,从自身足迹所及之地来看,最远的函馆与知床相隔700公里,大概是东京到大阪的两倍。各地的美景,请参阅前五篇游记。本部分重点提及冠有“北海道”之名的景点,以及路过但未驻足之地。位于札幌市中心的旧北海道厅本舍,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代表性建筑,新巴洛克式风格的红砖下,蕴藏着横跨150年的“文明开化”历史。郊外的北海道开拓村内,明治、大正风情的警察局,商店,旅馆等建筑林立,再现当年因淘金热而繁华热闹的氛围。国庆节当天结束钏路之行后,前往有“日本最美大学”之称的北海道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秋天一到,校内银杏大道人潮涌动,游人迷失在金色海洋里,体悟“秋心拆两半”愁绪与凄美的同时,想必也更珍惜每一次相遇。

10月5日从伊达农协回程的路上,列车飘忽驶过北海道最著名的温泉登别温泉,以及最著名的湖泊洞爷湖。如果说因为《情书》,日本人向往北海道;因为《非诚勿扰》,中国人热衷北海道;那么2008年的洞爷湖八国峰会,则让世界听见北海道的声音。正如莫言在《北海道走笔》里说:“站在广袤大地,单纯的呼吸也变得纯净美好,那是一种涤荡心灵的力量。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一瞬间地老天荒。”时间的积淀越久,对北国风光的记忆也越深刻。


状物:

到北海道大学做调查时,综合博物馆还未开放,于是回程前一天,再次来到这里。博物馆内藏有400万余件标本,其中不乏日本恐龙和大型鱼鸟类化石。走进校史展厅内,能看到100多年前,美国校长克拉克博士的名言:“年轻人要胸怀大志”,成为校训流传至今。

问我回国后,将最想念哪种日本饮食,也许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北海道的牛奶。在日本,“北海道限定”相当于优质食品的代名词。以550万的人口创造200%粮食自给率的北海道,作为日本唯一没有梅雨季的地区,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加之清冽甘甜的旭岳大雪山融水,都为水果、大米、乳制品、鱼贝类丰富的物产提供环境。手捧一杯温热的北海道牛奶,清新淡雅的奶油脂香,顺着杯口缓缓飘升,不疾不徐地小啜,直到杯底,便能喝出精髓,像是躺在绿草地远望晴空,回味无穷嵌入心灵深处。

北海道大学综合博物馆

由于疫情,延迟两周完成的北海道人类学田野调查,无疑是学生时代最精彩的课内活动。全过程中得到许多无私帮助,尤其是知名企业家、日本泉州商会王秀德会长的赞助以及诸多乡亲前辈的引荐。正如我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王铭铭教授所言:“学习人类学,最主要的不是要背诵方法论的准则,而是要逐步形成一种洞察力,使自己能够在遥远的地方敏感观察各种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及其暗含意义的重要性。文化与文化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差异没有关系,这种差异让我们懂得人如何生活在同一空间。”感受、理解并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与实践结合,培养我在北国用人类学研究农业的能力。

回程望见富士山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第一句话。关于它的释义,历来名家之间有不同看法。常见的释义为:“‘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北海道的魅力人尽皆知,但它的全部价值,又怎么是我能够完全描述出来的呢?需要心怀憧憬的旅人和深耕于此的住民切身感受。我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在火树星桥的道南追溯拓荒历史,在诗情画意的道北体验观光农业,在天空海阔的道东探索自然民族,在晶莹剔透的道央考察现代经济,最重要的是在热情好客的全境了解当地人文。道家的逍遥思想,帮助我在辛劳的调研中激发斗志,也在闲适的出游中成就风雅。这也是将本文与以及全系列六篇作品合集拟题“道可到,非常‘(北海)道’”的原因。

离开时乘坐Air Do公司的航班,其中“Do”既可以表示英语的“做”,也是日语“道”的发音。求知旅程永无止境,期待久别重逢之后再见北海道,领悟“道可道,非常道”的真谛。10月24日早上顺利抵达东京,未来的道在何方,道,就在脚下。

(本文作者系日本泉州商会成员、日本华文作家协会成员、日本埼玉大学文化人类学在读硕士)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95900/p0

叶晓光:恍然纯白梦初醒——札幌纪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95724/p0

叶晓光:金樽吟月浮生情--小樽纪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95648/p0

叶晓光:“知”到大路尽头--知床、阿寒湖、钏路纪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95465/p0
2022-01-14